C#开发者快速学习python(2):枚举,装饰器,self,类的三种类型,特殊方法,oop,代码格式,方法 ,方法返回类型,识别函数返回类型

勇哥注:

这个系列贴子,勇哥站在C#开发角度来学习python。

我以C#常用知识点来类比python,共4篇。

你看完后,就明白,所谓python简单易学只是表面。这门语言的语法体量很大不输给C#,它其实是很好的把复杂性隐藏了,给人入门简单的印象,其实想精通它困难是比较大的。


C#开发者快速学习python(1):入口函数,运算符,模块与包,py文件 ,基础数据类型,列表

C#开发者快速学习python(2):枚举,装饰器,self,类的三种类型,特殊方法,oop,代码格式,方法 ,方法返回类型,识别函数返回类型

C#开发者快速学习python(3):有无数组?字符串方法,读写文件,序列化,配置文件,异常处理,循环和选择,模块与包,调试手段

C#开发者快速学习python(4):与C#不同点,鸭子类型,多线程,多进程编程,访问控制,事件委托实现,lambda表达式,常用内置库,为啥说python简单易用?


(十一)识别函数返回类型

在 Python 中,虽然它是动态类型语言,不要求显式声明返回类型,但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你在不查看方法定义的情况下了解函数返回的是什么类型:

 1. 文档字符串(Docstrings)

规范的 Python 代码会包含详细的文档字符串,说明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和含义:

def get_user_data():
    """获取用户数据列表
    
    Returns:
        list: 包含用户信息的字典列表,每个字典包含'name', 'age'等键
    """
    return [{'name': '张三', 'age': 25}, {'name': '李四', 'age': 30}]

你可以使用 help() 函数或查看文档来获取这些信息:

help(get_user_data)  # 会显示函数的文档字符串

2. 类型提示(Type Hints)

Python 3.5+ 支持类型提示,可以在函数定义中指明返回类型:

def get_user_data() -> list[dict]:
    return [{'name': '张三', 'age': 25}]

许多现代 IDE(如 PyCharm、VS Code)会利用这些类型提示提供自动完成和类型检查功能。

 3. 函数名和变量名约定

良好的命名约定可以暗示返回类型:


- get_users_list() 暗示返回列表

- create_user_set() 暗示返回集合

- build_user_dict() 暗示返回字典

- make_user_object() 暗示返回类实例 


4. 交互式探索

在 Python 交互式环境或 Jupyter Notebook 中,你可以:

- 调用函数并检查结果的类型

result = get_user_data()
type(result)  # 查看返回类型

查看结果的结构

dir(result)  # 查看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isinstance(result, list)  # 检查是否为特定类型

使用 print() 函数打印结果预览

print(result)  # 直接查看结果内容

5. IDE 和编辑器支持

现代 IDE 和编辑器通常提供以下功能来帮助识别返回类型:


- 悬停提示:将鼠标悬停在函数调用上显示返回类型信息

- 自动完成:根据推断的返回类型提供适当的方法和属性建议

- 内联文档:在编码时显示函数的文档字符串摘要 6. 单元测试和示例代码

查看函数的单元测试或示例代码,通常可以了解如何使用函数的返回值:


6. 单元测试和示例代码

查看函数的单元测试或示例代码,通常可以了解如何使用函数的返回值:

# 示例代码
def test_get_user_data():
    users = get_user_data()
    assert isinstance(users, list)  # 确认返回类型是列表
    assert all(isinstance(user, dict) for user in users)  # 确认列表中的元素是字典


总结

在 Python 中,虽然不像静态类型语言那样有强制的类型声明,

但通过文档字符串、类型提示、良好的命名约定、交互式探索和现代 IDE 的支持,

你通常可以在不直接查看方法定义的情况下了解函数返回的是什么类型。

作为开发者,编写清晰的文档和使用类型提示是提高代码可读性的好习惯。



(十)方法返回任意数据类型

在 Python 中,方法可以返回多个值,但这只是一种语法糖。

让我们详细了解 Python 方法返回值的机制:

 1. "返回多个值"的本质

当 Python 方法中写 return a, b, c 时,

实际上 Python 会将这些值自动打包成一个 元组 (tuple)返回。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 Python 方法"返回多个值"

实际上是返回一个包含多个元素的元组。

# 看似返回多个值,实际返回的是元组
return value1, value2, value3  # 等同于 return (value1, value2, value3)

2. Python 可以返回的其他类型

Python 方法不仅可以返回元组,实际上可以返回 任何 Python 对象 ,

包括但不限于:


2. 1.

   列表 (list)

def get_data():
    return [1, 2, 3, 4, 5]  # 返回列表

2.2

字典 (dict)

def get_person_info():
    return {"name": "张三", "age": 25, "city": "北京"}  # 返回字典

2.3

集合 (set)

def get_unique_numbers():
    return {1, 2, 3, 4, 5}  # 返回集合

2.4

自定义类的实例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create_person():
    return Person("张三", 25)  # 返回自定义类的实例

2.5

枚举 (enum)

from enum import Enum, auto

class Color(Enum):
    RED = auto()
    GREEN = auto()
    BLUE = auto()

def get_favorite_color():
    return Color.BLUE  # 返回枚举值

2. 6

   其他复杂对象

   - 可以返回生成器、迭代器

   - 可以返回函数或方法

   - 可以返回模块对象

   - 等等 3. 多值解包机制

Python 的"多值返回"之所以方便,是因为它配合了解包(unpacking)机制:

# 解包元组
a, b, c = function_returns_tuple()

# 解包列表
list1, list2 = function_returns_two_lists()

# 解包字典
key1, key2 = function_returns_dict()  # 获取字典的键
value1, value2 = function_returns_dict().values()  # 获取字典的值


3. 不同返回类型的选择建议

- 元组 :适合返回简单的、相关联的值集合,尤其是当这些值的顺序有意义时

- 列表 :适合返回可变的、同类型的值集合

- 字典 :适合返回键值对形式的数据,提供更好的可读性

- 自定义类 :适合返回复杂的数据结构,尤其是当数据需要附带方法时

- 枚举 :适合返回有限的、预定义的常量值 总结

Python 方法"返回多个值"本质上是返回一个元组,但 Python 非常灵活,

你可以根据需要返回任何类型的对象,包括列表、字典、自定义类实例、枚举等。

选择哪种返回类型,应该基于你的具体需求和代码的可读性考虑


(九)方法定义

Python 和 C# 都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但在方法定义的语法和特性上有明显差异。

下面通过对比详细介绍 Python 的方法定义:


1. 基本方法定义语法

C# 方法定义需要明确指定返回类型、方法名、参数列表和访问修饰符,并用花括号 {} 包围方法体:

// C# 方法定义
explicitReturnType MethodName(parameterType parameterName) {
    // 方法体
    return returnValue;
}

Python 方法定义使用 def 关键字,不需要显式声明返回类型和参数类型,

但需要缩进表示方法体:

# Python 方法定义
def method_name(parameter_name):
    # 方法体
    return return_value


2. 实例方法、类方法和静态方法

Python 中存在三种主要类型的方法:

1. 实例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类型,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self(代表实例本身)

def instance_method(self, arg1, arg2):
    # 方法体


2. 类方法:

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cls(代表类本身)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cls, arg1, arg2):
    # 方法体


3. 静态方法:

使用 @staticmethod 装饰器,没有特殊的第一个参数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arg1, arg2):
    # 方法体


C# 中的对应概念:


1.  实例方法:

默认的方法类型,通过 this 引用当前实例

public returnType InstanceMethod(type arg1, type arg2) {
    // 方法体
}


2. 类方法:

使用 static 关键字定义,属于类本身而不是实例

public static returnType ClassMethod(type arg1, type arg2) {
    // 方法体
}


3. 扩展方法:

C# 特有,允许向现有类型添加方法而不修改原始类型

public static returnType ExtensionMethod(this ExtendedType obj, type arg1) {
    // 方法体
}


3. 参数类型

Python 支持多种灵活的参数类型:

位置参数:最基本的参数形式

def func(a, b):
    return a + b


默认值参数:给参数提供默认值

def func(a, b=10):
    return a + b


关键字参数:调用时使用参数名指定值

func(a=5, b=15)  # 调用方式


可变位置参数:使用 * 接收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即任意个不指定参数名的参数。

def func(*args):
    return sum(args)


可变关键字参数:使用 ** 接收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即字典

def func(**kwargs):
    return kwargs


下面举一个例子:

# 使用*args接收多个位置参数
def sum_numbers(*args):
    # args是一个元组,包含所有传入的位置参数
    return sum(args)

result1 = sum_numbers(1, 2, 3, 4)  # 返回10,args=(1,2,3,4)

# 使用**kwargs接收多个关键字参数
def print_info(**kwargs):
    # kwargs是一个字典,包含所有传入的关键字参数
    for key, value in kwargs.items():
        print(f"{key}: {value}")

print_info(name="张三", age=30, city="北京")  # 会打印name、age、city三个键值对

# 同时使用*args和**kwargs
def mixed_function(arg1, arg2, *args, **kwargs):
    print(f"固定参数: {arg1}, {arg2}")
    print(f"位置参数元组: {args}")
    print(f"关键字参数字典: {kwargs}")

mixed_function(1, 2, 3, 4, 5, a=6, b=7)  # arg1=1, arg2=2, args=(3,4,5), kwargs={'a':6, 'b':7}


C# 中的对应参数类型:


普通参数:类似 Python 的位置参数

void Method(int a, string b) { ... }


可选参数:类似 Python 的默认值参数

void Method(int a, string b = "default") { ... }


命名参数:类似 Python 的关键字参数

Method(a: 5, b: "hello");  // 调用方式


参数数组:类似 Python 的可变位置参数

void Method(params int[] numbers) { ... }


4. 返回值

Python:

不需要在方法定义中声明返回类型

使用 return 语句返回值,如果没有 return 或 return 后没有值,则返回 None

可以返回多个值(实际上是返回一个元组)

def get_name_and_age():
    return "张三", 25  # 返回元组 ("张三", 25)


C#:

必须在方法定义中声明返回类型,如果不返回值则使用 void

使用 return 语句返回值

要返回多个值,需要使用元组、集合或自定义类型

(string, int) GetNameAndAge() {  // C# 7.0+ 支持元组返回
    return ("张三", 25);
}


5. 访问控制

Python:

没有严格的访问控制修饰符

使用命名约定表示访问级别:

public_method():公开方法(默认)

_protected_method():保护方法(约定,不应该被直接访问)

__private_method():私有方法(会被名称修饰)


C#:

有严格的访问控制修饰符:

public:公开访问

private:私有访问

protected:受保护访问

internal:程序集内访问

public void PublicMethod() { ... }
private void PrivateMethod() { ... }


6. 方法重载

Python:

不支持传统意义上的方法重载(同名但参数不同的方法)

通常通过默认参数、可变参数或条件判断实现类似功能

def greet(name=None):
    if name:
        return f"Hello, {name}!"
    else:
        return "Hello, World!"


C#:

支持方法重载,允许定义同名但参数列表不同的方法

void Greet() {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

void Greet(string name) {
    Console.WriteLine($"Hello, {name}!




(八)Python 代码格式(类比C#)

Python 和 C# 在代码格式上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代码块划分、缩进和换行规则方面。

下面详细介绍 Python 的代码格式特点及其与 C# 的对比:

 1. 代码块划分:缩进代替花括号

C# 使用花括号 {} 来划分代码块(如类定义、函数体、条件语句等)。

Python 不使用花括号,而是通过 缩进 来表示代码块的开始和结束。

这是 Python 语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示例对比 :

C# 代码块:

if (x > 10) {
    Console.WriteLine("x 大于 10");
    if (x > 20) {
        Console.WriteLine("x 大于 20");
    }
}

Python 代码块:

if x > 10:
    print("x 大于 10")
    if x > 20:
        print("x 大于 20")

在 Python 中,冒号 : 标记一个代码块的开始,后续的缩进行都属于这个代码块。

当缩进回到之前的级别时,表示代码块结束。


 2. 缩进规则

- Python 中的缩进可以使用 空格 或 制表符(Tab) ,但不能混用

- 建议使用 4 个空格作为标准缩进(这是 PEP 8 风格指南的推荐)

- 所有属于同一代码块的行必须具有相同的缩进级别

- 缩进错误会导致语法错误(IndentationError)

示例 :

# 正确的缩进
def greet(name):
    if name:
        print(f"Hello, {name}!")
    else:
        print("Hello, World!")

# 错误的缩进(混合使用空格和制表符或缩进不一致)
def greet(name):
    if name:
  print(f"Hello, {name}!")  # 缩进不一致,会报错
    else:
        print("Hello, World!")

3. 换行规则

Python 代码一般每行写一条语句,但也有多种换行方式:

- 显式换行 :使用反斜杠 \ 在需要换行的地方标记

- 隐式换行 :在括号 () 、方括号 [] 或花括号 {} 内的代码可以自动换行,不需要反斜杠

- 分号分隔 :可以在同一行用分号 ; 分隔多个语句(不推荐,不符合 Python 风格)

示例 :

# 显式换行
result = 1 + 2 + 3 + \n         
4 + 5 + 6

# 隐式换行(推荐)
result = (1 + 2 + 3 +
       4 + 5 + 6)

my_list = [1, 2, 3,
      4, 5, 6]

# 同一行多个语句(不推荐)
x = 10; y = 20; z = x + y

4. 与 C# 代码格式的主要区别

image.png

5. 其他代码格式要点

- 命名规范 :Python 推荐使用蛇形命名法(snake_case),

而 C# 推荐使用帕斯卡命名法(PascalCase)和驼峰命名法(camelCase)

- 空格使用 :在运算符两侧、逗号后使用空格,

但在括号内侧不使用空格(如 a = b + c , func(a, b) )

- 行长度限制 :PEP 8 建议每行不超过 79 个字符,长行应适当换行 总结

Python 代码格式的核心特点是使用 缩进 代替花括号来表示代码块,这使得 Python 代码具有强制的可读性。

相比 C#,Python 的代码格式更加严格,特别是在缩进方面,但也因此更加简洁和易读。

掌握 Python 的缩进和换行规则是编写正确 Python 代码的基础。


(七)python类的继承、多态、封装

Python 和 C# 都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但在实现继承、多态和封装这三个核心特性时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

 1. 继承(Inheritance)

Python

- 支持多重继承,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多个父类

- 使用括号语法指定父类: class ChildClass(ParentClass1, ParentClass2):

- 没有显式的接口概念,通过抽象基类(ABC)实现类似功能

- 菱形继承问题通过 C3 算法解决(方法解析顺序 MRO)

- 所有类默认继承自 object 类

C#


- 只支持单继承,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 使用冒号语法指定继承/实现: class ChildClass : ParentClass, IInterface1, IInterface2

- 有明确的接口定义(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

- 有抽象类概念(使用 abstract 关键字)

- 所有类隐式继承自 System.Object

示例对比


Python:

# 多重继承示例
class Animal:
    def eat(self):
        print("Eating...")

class Pet:
    def play(self):
        print("Playing...")

class Dog(Animal, Pet):  # 多重继承
    def bark(self):
        print("Woof!")


C#:

// 单继承+多接口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Eat() {
        Console.WriteLine("Eating...");
    }
}

interface IPet {
    void Play();
}

class Dog : Animal, IPet {  // 单继承+接口实现
    public void Bark() {
        Console.WriteLine("Woof!");
    }
    
    // 实现接口方法
    public void Play() {
        Console.WriteLine("Playing...");
    }
}


2. 多态(Polymorphism)

Python

- 基于"鸭子类型"(Duck Typing):不关心对象类型,只关心对象是否有特定方法

- 方法重写自动支持多态,不需要特殊关键字

- 没有方法重载(同名不同参数的方法),通过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实现类似功能

- 支持运行时多态

C#

- 基于强类型系统:严格检查类型兼容性

- 需要使用 virtual / override 关键字显式支持方法重写

- 支持方法重载(编译时多态)

- 同时支持编译时和运行时多态

示例对比


Python:

class Shape:
    def area(self):
        pass

class Circle(Shape):
    def __init__(self, radius):
        self.radius = radius
    
    def area(self):  # 隐式重写父类方法
        return 3.14 * self.radius * self.radius

class Rectangle(Shape):
    def __init__(self, width, height):
        self.width = width
        self.height = height
    
    def area(self):  # 隐式重写父类方法
        return self.width * self.height

# 多态使用
shapes = [Circle(5), Rectangle(4, 6)]
for shape in shapes:
    print(shape.area())  # 调用各自的area方法

C#:

abstract class Shape {
    public abstract double Area();  // 抽象方法
}

class Circle : Shap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Circ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Area() {  // 显式重写
        return 3.14 * radius * radius;
    }
}

class Rectangle : Shape {
    private double width;
    private double height;
    
    public Rectangle(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
        this.width = width;
        this.height = height;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Area() {  // 显式重写
        return width * height;
    }
}

// 多态使用
List<Shape> shapes = new List<Shape> {
    new Circle(5), 
    new Rectangle(4, 6)
};
foreach (Shape shape in shapes) {
    Console.WriteLine(shape.Area());  // 调用各自的Area方法
}

3. 封装(Encapsulation)

Python

- 没有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

- 使用命名约定表示访问级别:

  - public_var : 公开成员(默认)

  - _private_var : 私有成员(约定,不应该直接访问)

  - __private_var : 私有成员(名称修饰,会被转换为 _ClassName__private_var )

- 通过属性装饰器 @property 实现 getter/setter

C#

- 有严格的访问控制修饰符:

  - public : 公共访问

  - private : 私有访问

  - protected : 受保护访问

  - internal : 程序集内访问

- 使用属性(Property)语法实现 getter/setter

- 支持字段的自动属性实现

示例对比


Python: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 公开属性
        self._age = age   # 约定的私有属性
        self.__salary = 5000  # 私有属性(名称修饰)
    
    @property
    def age(self):  # getter
        return self.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value):  # setter
        if value >= 0:
            self._age = value


C#:

class Person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自动属性
    
    private int age;
    public int Age {  // 完整属性实现
        get { return age; }
        set { 
            if (value >= 0) age = value; 
        }
    }
    
    private decimal salary = 5000;  // 私有字段
    public decimal Salary {  // 只读属性
        get { return salary; }
    }
}

总体特点对比

- Python 更加灵活,动态性强,对面向对象的实现更加宽松,注重约定而非强制

- C# 更加严格,静态类型系统,对面向对象的实现更加形式化和规范化

- 两种语言都支持核心的面向对象概念,但在具体实现细节和语法上有明显差异

- Python通过动态类型和鸭子类型实现了更灵活的多态,而C#则通过静态类型检查提供了更强的类型安全性




(六)常见的特殊方法

Python 还有许多其他特殊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1. 1.    初始化与构建相关

   - __init__ : 初始化方法,在创建对象时调用

   - __new__ : 创建实例的方法,在 __init__ 之前调用

   - __del__ : 析构方法,当对象被垃圾回收时调用


2. 2.     字符串表示相关 

   - __repr__ : 提供对象的"官方"字符串表示,通常用于调试

   - __format__ : 实现自定义格式化字符串的行为


3. 3.     运算符重载相关

   - __add__ : 实现加法运算 +

   - __sub__ : 实现减法运算 -

   - __mul__ : 实现乘法运算 *

   - __truediv__ : 实现除法运算 /

   - __eq__ : 实现相等比较 ==

   - __lt__ : 实现小于比较 <

   - __gt__ : 实现大于比较 >


4. 4.    容器类型相关

   - __len__ : 实现 len() 函数的行为

   - __getitem__ : 实现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obj[key]

   - __setitem__ : 实现通过索引设置元素 obj[key] = value

   - __contains__ : 实现 in 操作符的行为

   - __iter__ : 实现迭代器协议


5. 5.     属性访问相关

   - __getattr__ : 当访问不存在的属性时调用

   - __setattr__ : 当设置属性值时调用

   - __delattr__ : 当删除属性时调用

   - __getattribute__ : 当访问任何属性时调用

这些特殊方法允许你自定义类的行为,使其表现得像内置类型一样自然,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方法,可以编写更加Pythonic的代码。



(五)类方法的三种类型

类中并不是所有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为self的,只有实例方法才是如此。

python类方法有三种(实例方法,类方法,静态方法):

class MyClass:
    # 实例方法 - 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self
    def instance_method(self, arg1, arg2):
        return f"{self} called with {arg1}, {arg2}"
   
    # 类方法 - 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cls,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cls, arg1):
        return f"{cls} called with {arg1}"
   
    # 静态方法 - 不需要特殊的第一个参数,使用 @staticmethod 装饰器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arg1, arg2):
        return f"Static method called with {arg1}, {arg2}"


- 实例方法 :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self ,代表实例本身

- 类方法 :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cls ,代表类本身(需要 @classmethod 装饰器)

- 静态方法 :不需要特殊的第一个参数(需要 @staticmethod 装饰器)



(四)类中的self

在 Python 中, self 是类中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它代表 类的实例本身 。

当你调用一个实例方法时,Python 会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实例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给方法,这个参数通常被命名为 self 。

 self 的核心作用

self 的主要作用是在类的方法中 引用和访问实例的属性和其他方法 。

通过 self ,你可以:


1. 1.     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实例属性

2. 2.     在实例方法中访问和修改实例属性

3. 3.     在实例方法中调用其他实例方法 代码示例 关键要点说明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 使用 self 初始化实例属性
        self.name = name  # 创建并赋值实例属性 name
        self.age = age    # 创建并赋值实例属性 age
   
    def introduce(self):
        # 使用 self 访问实例属性
        print(f"Hello, my name is {self.name} and I am {self.age} years old.")
   
    def birthday(self):
        # 使用 self 修改实例属性
        self.age += 1
        # 使用 self 调用其他实例方法
        self.introduce()

# 创建实例
person = Person("Alice", 30)
# 调用实例方法(Python 自动传递 person 作为 self 参数)
person.introduce()  # 输出: Hello,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30 years old.
person.birthday()   # 输出: Hello,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31 years old.


1. 1.     约定而非关键字 :

 self 不是 Python 的关键字,而是一个广泛遵循的命名约定。

理论上你可以使用任何名称,但强烈建议使用 self 以保持代码可读性。

2. 2.    自动传递 :

当你调用实例方法时(如 person.introduce() ),

Python 会自动将 person 实例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给 introduce 方法,你不需要手动传递 self 。

3. 3.     静态方法不需要 self :

如果一个方法不涉及访问实例属性,可以将其定义为静态方法(使用 @staticmethod 装饰器),

这类方法不需要 self 参数。 与 C# 的对比

Python 中的 self 类似于 C# 中的 this 关键字,它们都用于引用当前对象实例。


主要区别:

- 显式 vs 隐式 :Python 中 self 是方法的第一个显式参数;

C# 中 this 是隐式可用的关键字,不需要作为参数声明

- 命名 :Python 中 self 是约定名称;C# 中 this 是关键字

- 用法 :两者都用于访问实例成员,但语法不同

C# 中的对应代码: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 使用 this 引用实例字段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Introduce()
    {
        Console.WriteLine($"Hello, my name is {this.name} and I am {this.age} years old.");
    }
}


总结来说, self 是 Python 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使得类的实例方法能够访问和操作该实例的状态和行为。



(三)类中实现类似C#的get,set

C# 中的属性提供了访问字段的受控方式,而 Python 通过 属性装饰器 ( @property )实现类似功能。


C# 中的属性(Properties):


Python 中的属性(使用装饰器):

 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

1. 1.    都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

2. 2.     都可以定义构造函数、方法和属性

3. 3.     都支持访问控制(C# 通过访问修饰符,Python 通过约定)


不同点:

1. 1.    访问控制 :

C# 使用 public 、 private 等关键字;

Python 通过命名约定(单下划线 _field 表示内部使用,双下划线 __field 会触发名称修饰)

2. 2.    构造函数 :

C# 构造函数与类同名;Python 使用特殊方法 __init__

3. 3.    属性实现 :

C# 使用 get / set 访问器;Python 使用 @property 装饰器

4. 4.  静态成员 :

C# 使用 static 关键字;Python 在类级别定义

5. 5.   类型系统 :

C# 是静态类型语言;Python 是动态类型语言

6. 6.   继承语法 :

C# 使用冒号 : ;Python 使用括号 (ParentClass)



(二)类定义对比

# Python 类定义

class Person:

    # 构造函数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 字段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方法

    def introduce(self):

        print(f"Hello, my name is {self.name} and I am {self.age} years old.")


# 使用类

person = Person("Alice", 30)

person.introduce()



(一)python的枚举

Python 中枚举的定义和使用

在 Python 中,枚举(Enum)是通过标准库中的 enum 模块来实现的。


定义枚举:

from enum import Enum


# 定义一个简单的枚举类

class Color(Enum):

    RED = 1

    GREEN = 2

    BLUE = 3


使用枚举:

# 访问枚举成员

print(Color.RED)  # 输出: Color.RED

print(Color.RED.value)  # 输出: 1

print(Color.RED.name)  # 输出: RED


# 枚举比较

color = Color.RED

if color == Color.RED:

    print("这是红色")


# 通过值获取枚举成员

color = Color(2)

print(color)  # 输出: Color.GREEN


# 通过名称获取枚举成员

color = Color['BLUE']

print(color)  # 输出: Color.BLUE


 与 C# 枚举的类比

C# 中枚举的定义和使用:

// 定义枚举

enum Color

{

    RED = 1,

    GREEN = 2,

    BLUE = 3

}


// 使用枚举

Color color = Color.RED;

Console.WriteLine(color);  // 输出: 

RED

Console.WriteLine((int)color);  // 

输出: 1


// 通过值获取枚举成员

Color color2 = (Color)2;

Console.WriteLine(color2);  // 输出

: GREEN


Python 枚举与 C# 枚举的使用意义比较

Python 和 C# 中枚举的 核心使用意义是相同的 ,主要包括:


1. 1.   代码可读性 :使用有意义的名称代替魔术数字,使代码更易于理解

2. 2.   类型安全 :提供编译时(或解释时)的类型检查,避免无效值

3. 3.   集中管理 :相关常量集中在一个枚举类型中,便于维护

主要区别:

1. 1.   实现机制 :Python 枚举是类,而 C# 枚举本质上是整数类型的别名

2. 2.   功能丰富度 :Python 枚举提供了更多高级特性,如自动值分配、枚举成员遍历、自定义枚举等

3. 3.   类型严格性 :C# 枚举在类型检查上更严格,而 Python 作为动态类型语言,类型检查相对宽松

Python 枚举的额外特性:

from enum import Enum, auto

# 自动分配值

class Direction(Enum):

    UP = auto()

    DOWN = auto()

    LEFT = auto()

    RIGHT = auto()


# 枚举成员遍历

for direction in Direction:

    print(direction)


# 自定义枚举行为

class Status(Enum):

    PENDING = 1

    APPROVED = 2

    REJECTED = 3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name.lower()


总的来说,虽然实现细节有所不同,但 Python 和 C# 中枚举的使用意义和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类型安全性。




本文出自勇哥的网站《少有人走的路》wwww.skcircle.com,转载请注明出处!讨论可扫码加群:
本帖最后由 勇哥,很想停止 于 2025-10-08 08:42:58 编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会员中心
搜索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随机文章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
  •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聚合
  • 扫描加本站机器视觉QQ群,验证答案为:halcon勇哥的机器视觉
  • 点击查阅微信群二维码
  • 扫描加勇哥的非标自动化群,验证答案:C#/C++/VB勇哥的非标自动化群
  • 扫描加站长微信:站长微信:abc496103864
  • 扫描加站长QQ:
  • 扫描赞赏本站:
  • 留言板: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Your skcircle.com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08319号


站长QQ:496103864 微信:abc496103864